close

正念減壓的訓練
每當我們覺得自己沒有選擇的時候,
試試看,轉個念頭吧!

我們一天大約批判35000次
你沒看錯,就是三萬五千次!
不論是吃到的食物、遇到的人、讀到的東西
我們在腦中,不斷冒出許多評價。

正念是:容許念頭如浮雲般來來去去。
覺知自己:
哦~有了個念頭,
讓自己不陷入那個念頭;
有了需求未被滿足的(負面)感受,
不試圖把它趕走,而是讓它自然流逝。

接納有負面感受的自己,不把感受當成自己:
生氣不等於自己、
憂鬱不等於自己。
當我們越想掌控、越想脫離某個狀態,
我們就會越焦慮。
越想要不悲傷、
越想要孩子依我們的期望行事,
我們就更容易感到洩氣或不滿意。

念頭、和情緒,都是變動的。
變化無常,是大自然的法則。
沒有任何一個感受或狀況,
會一直靜止在某一個狀態。

如何拿回主導權?
可以試試,練習「轉念」。
事情的表面,也許是不利於(自己)的,
但我們仍能試著,用全面的角度看待。
壓力源(外在客觀的人事)無法改變,
壓力的感受(內在主觀的)卻能透過轉念而改變。

當有了覺察,念頭就有機會轉動,
再回過頭來面對同一個狀況
經常會有不同的感受
自己原先的觀點也會意外鬆動了
對他人的期待,也就有了調整的空間。

例如:
工作上任務出了錯,是壓力源
我們也許想著「歐,犯這種錯是北七嗎」
✔️轉念:聚焦在如何彌補問題,壓力就變小了。
➡️行為的調整:可能會從「責怪」變成「修補錯誤的行動」

長輩對我們的教養出的諸多意見,是壓力源
我們也許視之為刁難,
✔️轉念:那是出自對孫子的疼愛而來的擔心。
➡️行為的調整:可能會從「煩躁」變成「感謝關心」

路人對我們孩子的問候「穿太少了吧?」
我們可能心裡OS:#$%^&*關你啥事
✔️轉念:試著去看見他對孩童的熱情和友善
➡️行為的調整:可能會從「翻白眼」變成「一笑置之」

老婆生氣了
我們可能浮現念頭:又來了,真難伺候!
✔️轉念:顧小孩(或上班)一整天,情緒沒有地方宣洩
➡️感受的不同:可能會覺得「被牽怒很雖」,變成「心疼她的辛苦」

老公總是酒醉夜歸
我們可能認為是:對老婆的叮嚀充耳不聞、
或是對自己的健康滿不在乎
✔️轉念:老公對工作用心付出、
或者也許喝酒是老公釋壓的方式
➡️行為的調整:可能會從「指責」變成「表達關懷」
(或變成:能夠討論,是否有其它不會傷害健康的釋壓方式?)

孩子很黏人,連上廁所也不給關門
我們可能覺得:吼很煩內可以給我點空間嗎
✔️轉念:在孩子眼裡我就是他的全世界啊!
➡️感受的不同:可能會從「覺得窒息」轉變為「珍惜」
(孩子眼裡只有媽媽的時光也就這短暫的幾年了😌

下雨了
我們可能心想:歐,真掃性!
✔️轉念:雨水是上天的恩賜
➡️感受的不同:可能從「失望」變成「享受下雨的氣味」

疫情越發嚴重,得減少外出
我們可能覺得:討厭,我又沒生病為何沒有外出的自由?
✔️轉念:多了閱讀(追劇/電影)時間、或者多了與家人同處的機會
➡️行為的調整:可能會從「一直關心親友們有沒有跑出去玩」變成「尋找有什麼在家能進行的活動」

「刺激和回應之間,存在一個空間,在那空間裡,我們有能力選擇回應的方式。成長與自由就存在我們的回應之中。」我喜歡書裡的這一段話🌹

正念,就是在練習「辨別」和「培養」這個空間
在那個空間裡
我們能對自己有更寬廣的接納
對他人有更多包容和理解
心,便是因此而更感覺自由了

一起來練習吧!
如果你遇到很難轉念的狀況
可以留言大家互相腦力激盪一下歐

#育兒之路不知怎的變成了修行之路😂
#正念+蕯提爾+非暴力溝通
#覺得這本好適合有在學習薩提爾冰山的夥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正念 蕯提爾 非暴力溝通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nma 的頭像
    punma

    高小露的育兒學堂

    pun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