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天見網友們對連假出遊的人是一遍撻伐
我思索著,疫情如教養…
事先說明,連假4天,我們待在家2天
另外兩天有出門,但都沒有去擠爆觀光景點
一天去了公園(有戴口罩,見後來人變多就撒了)
一天去山區走走 (台北的山上真的很空曠沒什麼人)
這篇純粹是心得文,無意幫誰辯駁

部長原先說,出去散心很好,但要記得:
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勤洗手、及戴口罩。
未料,出現超大批人潮、和人潮中的沒有防疫
這使得「出門散心」變成一件罪過的事。

養兒育女的父母們多少都清楚:
教小孩,「說道理」是沒用的。
讓他體驗後果才有用 (而且可能要體驗很多次)
疫情恐怕也是吧?
一定要親身體驗、親眼看見自己或親近的人
確診了、難受了、離世了、
我們才會真的在行為上更加嚴謹。
只是,現在的時局如地雷區
我們無法任由一隻驢子再繼續自由行走,
因此體驗法是不可行的。

正向教養不贊同家長對孩子責罵或處罰
因為它造成孩子:反抗、退縮、報復、或憤恨。
不斷翻舊帳責怪那些連假跑去熱門景點玩的人,
究竟能讓他們學會教訓呢?
還是只會讓他們更退縮、更羞於承認?
如果出遊的人們為了怕被圍剿而不從實自主管理,
是否會導致台灣接下來的防疫之路更加艱困?

和育兒很相像,
我們的目的是要百姓們為了他已做錯的事
遭受責罵、付出代價?
還是希望人們能從經驗中學習,
願意在行為上做出調整、以避免再犯同樣的錯?
又,
出於願意保護自己及他人而下的決定
和出於輿論壓力或愧疚感而被迫不出遊的選擇
哪一個初衷能支撐我們在防疫路上全身而退?

前兩天在山區,空氣中或著泥土和露水的香氣
花兒還是盛開、毛毛蟲、蝴蝶、松鼠們婆娑如往常
在疫情嚴竣的這個時期
大自然裡的動植物昆蟲們還是依然生長有時
多麼反差卻又療癒!

一場來得又急又猛的疫情,
怎麼看都是一個惡性壓力的源頭
在不斷接收著各地疫情最新消息
內心斷續升起擔憂和恐懼的同時
究竟能如何能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呢?

無論有沒有意識到,
我們全人類全都是一台大機器的一部份
24小時被接上插頭,終日往盲目前進。
一則新聞「人類防疫讓地球獲得喘息機會」
正好給了答案。
新冠肺炎幫人類拔掉了接頭,
我們對它避之為恐不及
它卻可能是帶著悲天憫地球的目的而來的
(附上新聞連結
https://technews.tw/…/19/the-only-beneficiaries-is-the-ea…/…

 

 

除了一線的醫護人員一直默默付出承受著,
各行各業也都持續在崗位上努力著
因此在疫情持續延燒的現在,
我們還有水、有電、有瓦斯可用、
有清潔人員幫忙處理垃圾、
有管理員幫忙收信件包裹、
還有新鮮蔬果和日用品可買…
這如常的一切,都顯得不那麼理所當然了
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便利,
原來,正是人類全是連結在一塊兒的證明。

相較於其他國家,
台灣已經不可思議地渡過了兩個月
防疫人員們的辛苦和煎熬有目共睹
面對變動如此快速的疫情訊息和持續攀升的確診數
民眾的身心壓力,亦已到了臨界點。
蕯提爾:「父母在任何時候都是盡他們所能去做。」
我寧可相信,防疫中的每個人也都是
就算是帶著僥倖的心態做出了出遊的決定,也是的。
我們能一起走到這步田地,是因有每個人的努力
雖然不知還要多久才見得著防疫路的盡頭?
但,相信我們終究會找到出口的

現在,我好希望台灣人能不再把自己困在「過去」
認真為了防疫而待在家的人還是很多的
#無需再疚責那些出國或是連假出遊的人們
#專注在「現在」的可能
#我們能為防疫做點什麼?(或不做什麼?)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公園、超市、景點都要少去,
去的時候盡量挑人煙稀少不擁擠的時候。
待在家吧!省去所有不必要的外出。

在此之前,我也沒有做得很好,
但我願意從此刻起,盡己所能,
#拴緊螺絲、保護自己、援助他人。
感謝我們還健康地活著
外在境遇艱難,我們還是有選擇的。
選擇正向防疫、做能做的努力
選擇共體時艱、不成為醫護人員的負擔
選擇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嗡嗡嗡、
#選擇彼此扶持、把愛和善意傳出去。

#祈禱我們一起渡過難關
#防疫期間每個人都是關鍵
#文長謝謝您耐心讀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nma 的頭像
punma

高小露的育兒學堂

pun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