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生活上的挑戰很多,覺得有點喘不過氣來…前天請爸爸幫忙看小孩,我和老公去看了電影<陽光普照>,結果我們開心的入場,卻帶著深深的憂傷出來………然後我感覺更blue惹😔
(是否好看的電影都要這麼沉…才能發人省思?)
(上次去看小丑也是,聽說超好看,結果超沉重啊)

燁燁上週起,上學前都會哭鬧著不要上車,觀察了一週多,暫時還沒找到能直搗核心的解方,和老師討論後大致判斷是分離焦慮,我想keyman應該是媽媽…。翎則是正在發展人生的第一個自主期(2歲),很多事情有自己的順序,一不如意就肯德基上身。

學習了好一陣子的我,當然知道應該要「溫和而堅定」。燁去上學時,我可以專注陪伴翎,還做得到;燁放學後一大兩小在家,翎原本的事情還沒處理好,燁常常會再加進來上演手足衝突、或互相爭寵!每每場面變得更混亂時,就容易演變成兩敗俱傷的結果(翎總是被照顧得相對周到,媽媽真的需要重新平衡一下),如此惡性循環了一陣子,媽媽也覺得心好累。

前天看了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的預告片,好像看到自己一樣!
如同金智英的先生一樣,我的老公也很好:他是一位能一打二帶孩子出門的父親(這句話本身就顯示不公平,能單獨帶孩子幾小時的父親就被社會視為是好爸爸,每天一打二帶孩子的媽媽卻是如此理所當然)、從不指責我家庭或孩子的事哪裡沒有做好、給足資源讓我去喜歡的課程或做學習。然而我偶爾還是會有這種感覺:覺得先生似乎就是無法真的理解我在累什麼?

見他處理家庭收支、早出晚歸辛勤地工作時,一方面覺得感激,家裡米缸的事他從不讓我擔心,然而,再回頭看看沒有實質收入的自己,有時也會覺得自己很渺小…。雖然知道「媽媽的價值不是建立在孩子身上」,但是,一個不被社會支薪的全職媽媽,除了家庭和小孩,要另從他處建立安全感和自我價值,又談何容易呢?

多數人對於「在家帶小孩」還是會無意識地認為:「不用去上班,在家當貴婦就好,真爽!」、「不用面對機車主管批評或同事間的流言,好好哦!」以前的我會解釋自己如何一點也不爽;現在我已漸寬心,懂得我無需向每個人解釋。再聽到諸如此類的話,我只會回:「是啊,能陪著孩子長大真的很幸福。」因為我是這麼相信的。(心裡os:還能從中學會「從崩潰的日子裡找到幸福」的技能呢!)

人家說:孩子不會一直很難帶,也不會一直很好帶。一向好帶的翎,這陣子和燁大聯手,給了媽咪十足的機會練習成長。孩子對媽媽的需求是不分時間的,他會在妳情緒已經很差時,還央求著妳的愛和包容;可能在妳很睏的夜半時醒來,做了惡夢需要妳耐心安慰;也可能在妳已經筋疲力盡時,沒來由的歡起來挑戰妳的極限。
#媽媽太疲備時就容易化以憤怒的樣態出現
#下次再看見媽媽生氣時請看懂她其實是累了
#有時候媽媽不是不求援,而是溫水煮青蛙,青蛙以為自己挺的住啊!

我覺得照顧孩童最困難的是:當一個媽媽無力照顧好自己的同時,卻還得挺住、去滿足孩子的各種生心理需求。付出可以不必是犧牲,然而在資源不足(或沒有妥善運用資源)的情況下,長時間沒有把自己照顧好,卻又要不斷地被孩子討,那種被掏空的付出,就是犧牲啊!那是一種覺得自己快被榨乾了的感覺!是一種連吸的都是不自由的空氣的感覺!如同電影裡的那句台詞:「有時候我很幸福,但有時⋯ 覺得自己好像被困住了。」(然後,兩個孩子當然是加倍幸福、但也會是加倍的窒息。)
#看完陽光普照覺得人真的不能只是一昧的照顧別人,照顧自己的陰暗面也是很重要的(對啦我在為自己找理由但真的很重要好嗎)

要做一個”拋下社會普遍的金錢價值觀,回家帶孩子”的選擇,很不容易。然而在當了幾年的全職媽媽後,我卻漸漸發現,要再重新下一個“回歸社會”的決定,那一步要跨出去,也許是更堅困的!預告片裡媽媽說的那句「智英啊,做妳想做的事吧」讓我流淚了。可是,當一個媽媽發現,我們已經連自己想做什麼事都失去方向時,可能才是更令人難過的事啊!

其實我很開心,這部電影為現代的媽媽們道出許多說不出口的心苦。時代在進步,事實上社會上也的確有越來越多聲音,願意同理「媽媽」一角的困難之處,媽媽們揹負整個社會給的包袱和期待真的太重了。真的希望媽媽們(我)都能提起勇氣,真的把這些東西放下,做一個「自由的自己」。

電影都還沒看就這麼多心得了,這…能不去看(孔劉)嗎?!

#身為人母感覺幸福的時候還是比困住的時候多很多啦
#一次推薦兩部電影然後記得要心情好時再去看xd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nma 的頭像
    punma

    高小露的育兒學堂

    pun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