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明義
一本給中學階段孩子的書,鼓勵他們多做課外閱讀
其實不應該只限給中學孩子
如果每個人都明白閱讀之於我們生活的連結,
誰還會不愛看書呢?
以下是我覺得重要、做了摘要及加入自己的想法呈現:
關於閱讀--
為何要閱讀?
提升人生層次有很多方式:
也許是一本書、一部電影、生一場病、一場旅行、
一場失戀、一場演講、或和某個人的一場對談…等等
而這些經驗都是屬被動不可控的,
所以我們才需要透過“主動”,去閱讀的方式
提高遇到這個”trigger”-足以使我們的想法或人生有所提升的機率
關於學習--
學習有很多方式:演講、影片動畫、文字、電子書
網路普及、學習方式多元,為何還需要讀書?(在這是指紙本書)
動態多元的網路學習方式,屬不必刻意練習便能習得,
就好像是白天一樣,容易理解、操作,我們不需要被教導如何在白天生活。
而閱讀紙本書,就像是黑夜
詩意是說不清的,投入閱讀時,都能感受的到文字的氣場。
若我們能學會了對夜晚的使用,在白天裡如何生活本來就不用擔心。
閱讀書藉能培養我們的的五種能力:
理解力、想像力、集中力、傾聽的能力、整理的能力
如果透過閱讀培養出這五種能力,也動用了這五力來閱讀一本書,
那麼記憶力──現在填鴨式的考試制度一直要逼我們使用的:自然就會出來了
考試制度要求孩子們背書考試、爭取高分,才得以分發到較好的大學/科系
然而悶了六年都在背誦無聊的教科書,好不容易上了大學當然要放鬆大玩一番
大學畢業生們出社會後再重新開始尋找夢想、探索環境、選擇生涯,
(慘一點的畢業後才發現自己花了4年時間唸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
然後一堆成年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沒有特別的夢想…
若能在國高中時(如同身體在這時期快速成長時)
就有機會(願意)和各種不同類型的書籍邂逅、
透過閱讀讓自己對人生和世界產生好奇、產生碰撞
從中找尋自己的夢想、對生涯開始有想法
而後再自行抉擇是否再繼續唸(大學)、唸什麼科系、培養什麼樣的實務能力
這樣的方式也許讓自己早一些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
閱讀如飲食:
一、主食(生存需求的閱讀):
尋求職業、工作、生活、生心方面問題的解決之道。 How to類的書
二、美食(體會人類生命深處的共鳴,思想需求的閱讀):
哲學、歷史、文學…類的書
三、蔬果(工具需求的閱讀):
字典、地圖、百科全書
四、甜食(休閒需求的閱讀):
漫畫、小說、寫真集
五、教科書、參考書:
維生素、類固醇
讀書方法:先有了基礎閱讀之後(識字)
一、觀其大略(檢視閱讀):
看一下書的封面、封底、作者、前言、目錄
二、不求甚解:
大致上隨意翻閱一下,快速掌握書的大意
三、熟讀精思(分析閱讀):
直得投入時間細嚼慢嚥的書(也許只有一個段落,也或許是一整本書)
四、主題閱讀(比較閱讀):
針對某主題同時閱讀好幾本(不同作者的)書進行比對辨證
閱讀時間:
一天30ms、一周留一個大時段(3hs)
最後,期許自己,陪孩子閱讀各式不同類型的書
”沒有要孩子怎麼愛上閱讀,而是希望透過故事去陪伴孩子而已
僅是為了理解、為了有一個對話的空間”
提醒自己不要為了“值得”而落入“非得要唸完這本書”的陷井裡
推薦給:想了解”閱讀為何很重要?”的人
延伸閱讀:
這輩子我只做一件事,陪伴學生耕耘閱讀這畝田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2651-/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2630-/?page=4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5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