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阿德勒

前陣子看了被討厭的勇氣》一書,

其實這書名一點都不吸引我,是因為它太暢銷

才想說借來看看,是什麼內容的書~能暢銷成這樣?

結果~真的覺得很好看!!

但這是一本關於探討自我的書,覺得跟被討厭實在掛不上勾

而且看的過程中,覺得有好多要畫重點、要筆記的地方

但因為書是借來的、也因顧小孩沒時間慢慢寫筆記,便作罷

因為已經決定直接買一本來慢慢看,再細細咀嚼一番

 

這本書算是大力推廣阿德勒心裡學的書,

但作者卻非阿德勒!? 

這實在令我費解

後來因為想直接讀阿德勒本人的著作,便在網路上搜尋一番

然後借了這本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又是一本看書名我壓根不會借的書!)

(我必需說書名的英文翻譯The Science of Living還稍微不那麼生硬些)

結果又來一次,重點太多、好看到我又想直接再買一本惹

 

其中幾個章節最令我玩味

第五講 早期記憶

第七講 夢與夢的解析

第八講 問題兒童及其教育

第九講 社會問題與社會適應

第十一講 愛情與婚姻

 

只能說,原本只是想了解阿德勒思想,卻意外獲得更多不同觀點

覺得真的太值了!

這是一本,字面不難懂,但卻很需要時間慢慢理解的書

(就是每個字都看得懂,但逗在一起怎麼有點看不懂的FU)

而且他的主張和其精髓,有大大解開我的疑惑

(重點是~在看書的過程中才發現,原來我心裡有這些疑惑!

這些疑惑是我連要怎麼說、怎麼問都做不到

因為根本無法文字化心裡的這些問號

但書上的這麼多觀點,卻在閱讀的過程中給了我好多解答!

 

尤其覺得特別適合為人師長、從事教學者閱讀

在一個家庭裡已經當媽媽的我,也獲益良良良多!

光是一點,為何小孩需要去上學的觀點,就讓我覺得很值!

我一直覺得去上學,就是:

一、去學習(父母沒想到要教的、或不會的)事物、

二、讓孩子擁有(適應)團體生活

但心裡一直覺得這樣形容似乎還是太模糊

 

學校就像是一場實驗或一張試紙,一個孩子能否妥善適應社會並面對問題,到了學校立刻一清二楚阿德勒這樣說。

 

我目前的理解他想表達的意思應該是:

不只是“擁有和適應團體生活”,而是從團體生活中發現:

孩子在社會適應上(學校相對於家裡,就像是一個小型社會)是否有不足或需要被引導、可以改善之處。

身為父母,不能只是把他們送進去、然後讓他們自己去適應團體生活,

而是必需觀察孩子的狀況並且加以協助。

而學校老師也不能只是教課維持秩序就好,

而是必需用心去觀察每一位孩子的狀況,和父母互動

(很多孩子在校和在家的表現是很不一樣的、甚至是大相逕庭的)

才能真正協助需要幫助(適應不良或只關注自己)的孩子。

對於發展正常的孩子,則不用拘束,可以儘管放手讓他們走自己的路。

 

反正重點很多,差不多整本書都要畫線了XD

 

推薦給:為人父母者、為人師長者、對於自我實現有興趣、

對這句“Everyone can do everything.”有興趣的讀者。

 

 

 

註:

而後我也才理解:被討厭的勇氣的“被討厭”

是因為阿德勒沒有因為害怕自己被(大眾輿論)討厭,

就違背自己的心意而依著佛洛伊德的期待和想法行事

(因佛洛伊德對他影響深遠)

 

是要我們在做"應該做的事情"時,不要怕被討厭,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即使是被討厭,你還依然繼續做該做的事時,那就是你"行使自由"的證明!

而非是要我們做惹人厭的事也不要怕,更不是叫我們要刻意惹人厭!

(還真的是看書名很容易誤解啊)

(還是只有我會誤解XD)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nma 的頭像
    punma

    高小露的育兒學堂

    pun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