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記錄文長
面對別人的好意,燁常常是像刺蝟般地回應。
「要有禮貌」這樣的提醒,很少見效。
像是:有一次出門,一位姨婆見我帶著兩個小小孩上公車,起身讓位,且親切地提醒燁快點坐好,燁卻對著姨婆大聲:「我不要!我要坐後面!」
然後媽媽只好尷尬地抱歉小孩的無禮,和謝謝人家的好意。
不只待陌生人如此,熟識之人也是差不多的狀況。
上個月,我們和爸比的同事們在外聚餐,很喜歡小孩的朋友B,在飯後帶著燁去挖冰淇淋,燁指著要草莓口味,但朋友B一直聽不懂燁說什麼,挖錯了口味(燁講話還沒有很明,未生養子女者真的會聽不太懂),結果燁生氣的對B說:「我說的是草莓!妳是聽不懂嗎?」坐在遠處就聽到的老木我臉都綠了!只能自我安慰…好吧這孩子不畏權勢,不會因為對象是大人就不敢表達自己…
阿公阿嬤大小阿姨姑婆老師…等
凡是有機會和燁相處的,大概都曾見識過XD
(在此和大家道歉了,也感謝大家的包容啊!)
我尚未生兒女時,遇見沒禮貌的小孩,心想總暗想:我以後絕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如此沒大沒小。當了媽媽後才體會:教孩子真是不容易!教養是一門學問啊!
我細細檢討,燁的語態難道是學老木我嗎?
但很多話我真的完全沒有說過、也從未對陌生人不禮貌啊?
觀察了好幾個月,我認為燁是一個「很怕不被理解」的孩子,因此只要講到不是他想法的話語,他的反應就會很大! 一個4歲的孩子,經常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期望不被理解、或沒得到滿足,所以生氣。因為有了生氣,燁更表現不出「好行為」了。
前幾日遇修車體驗的天使叔叔,燁依舊老樣子,兇巴巴地跺腳回應「我不要」!難得有如此美好的經驗,隔天我想,不如試著用對話更暸解孩子吧!
「燁,媽咪很好奇,昨天那個叔叔拿椅子請你坐的時候,你有想要坐嗎?」
「想」
「那你怎麼會想坐,可是卻用很兇的語氣回答”我不要”?」
燁低頭沉默
「你會擔心叔叔是壞人嗎?還是你一開始就覺得他人很好?」
「一開始就覺得他人很好」
「那我更不明白了,一個你覺得人很好的叔叔,對你釋出善意,拿椅子邀請你坐下,也請你進去體驗修車,你心裡想要坐椅子,也想進去體驗,那你怎麼還會一直拒絕呢?而且你真的拒絕超多次的,每一次都跺著腳、好兇地說”我不要”,你記得嗎?」
「記得」
「你跺腳是因為很生氣嗎?」
「對」
「生氣什麼呢?」
「不知道」
「你明明就想要,卻一直拒絕,是覺得叔叔應該要一直開口問你嗎?」
「對」
「可是叔叔有一直問你啊,你也拒絕了5、6次耶!怎麼會這樣?」
「不知道」
「你是覺得叔叔應該要一直問你,直到你說要嗎?」
「對」
「那要問幾次之後,你才會說你想要?」
「嗯…12次」我感覺燁是挑了一個他認為很多的數字,就答了。
「你覺得一個不認識的叔叔對你好是應該的嗎?」
「是」
「如果今天你對一個小朋友很好,拿了餅乾要請他吃,結果他說不要,你還會再開口問他嗎?」
「不會」
「那你怎麼會覺得一個陌生的叔叔要一直對你示好、甚至要問到12次那麼多,是應該的呢?」
燁低頭,他的表情說明,他正在覺察…
「而且,如果你心裡想要,卻一直說不要,這樣媽咪該怎麼分辨你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我是要相信你嘴巴上說的不要,還是應該要一直問你?」
「要一直問」
「嗯…如果中午我問你要不要吃紅蘿蔔,你說不要,但我又一直問一直問,你會有什麼感覺?」
「不要再問了」
「那你究竟要媽咪怎麼辦呢?要一直問,還是不要問呢?」
燁沉默。
「燁,這樣好嗎?如果你想要,就直接說想要。如果不想要,就直接說不想要。 這樣我才能知道你真正的想法,這樣可以嗎?」
「可以」
「謝謝你,這樣媽咪就不用猜了,我只要相信你說的話就可以了,對嗎?」
「對」
「還有一件事,如果你好意和我分享:”餅乾請妳吃”,然後我不想吃,可是我是很生氣的回答你:”我不要吃啦!”這樣,你喜歡嗎?」
「不喜歡」
「那你覺得叔叔昨天好意問你,要不要進去體驗,你很生氣的對他說”我不要”,他會感覺好還是不好呢?」
「不好」
「是啊,我們真的很幸運,遇見一個很好的叔叔!你講話那麼兇,他還是一直邀請你。下次如果你想要,可以直接回答想要嗎?」
「可以」
「那如果有人對你示出善意,但是你真的不想要,要怎麼辦呢?」
「我會有禮貌的回答:”我不要”」燁用溫柔的語氣回答
「媽咪很好奇,你怎麼突然想要有禮貌的說話了?」
「因為我想要改變。」燁邊說邊往我身上靠,他在撒嬌。
(聽到一個4歲的孩子說”想要改變”,媽媽心裡有很大的感動啊!)
「燁,謝謝你,媽咪覺得你很善良,願意有禮貌地對別人。而且聽到你說想要改變,讓自己變得更好,我覺得你真的很棒!」我緊緊抱著燁!
後續再和兒子角色扮演何謂「有禮貌的回應」。
光是談話和演練,時間咻一下就過去了,在家防疫一點也不無聊啊!
#對話好燒腦
#協助孩子覺察自己的語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