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孩子不是父母的成績單

外宿旅遊像是小考,途中很容易看見孩子不足之處。
「你騙人」、「弄什麼弄」、「ㄏㄡˊ」…等,當燁說出這些我跟老公都不曾對他說過的話時,我們的感覺從一開始的訝異,到後來常變成不悅。然而當我們試圖導正孩子:「燁,這樣講話很沒禮貌,請你有禮貌地講話!」孩子回的「你也是一樣啊!」才讓人更傻眼!

這不是燁第一次說了。以前看到孩子把手「指回來」時,我習慣否認或解釋。現在老木已進步到,會跟孩子核對自己哪裡沒做好?也試著在生活中多一些覺察和修正。

昨晚在飯店,孩子睡前又提出”要求”(命令):「我要爸比陪我睡!」
吃飯要誰坐在旁邊、走路要跟誰牽手、誰洗澡、誰刷牙、誰幫忙扣安全帶、誰陪坐小火車…這孩子已經選一整天了!

一直以來我盡量把界線畫得不那麼侷限,不緊急不嚴重的事,大多會給予孩子權利選擇、為自己作主。但,燁自主慣了,「選擇誰來陪他做某些事」對他來說似乎變得很理所當然。

躺在旁邊的老木不選,偏要選正在洗澡的老杯,累了的我第一個反應是:這孩子是故意的!我向燁說明:爸比忙完就會陪他睡了,現在沒得選只能是媽咪陪。

接著我閉上眼,讓自己不舒服的感覺沉澱一下。
我感覺不耐煩、很困擾、很挫折。

我無法思考,只能提醒自己:壓抑這個情緒只會讓它控制了我的應對,不自覺又舉起指責的手。現在要做的是,深呼吸。讓這個情緒來,體驗它,讓它走。

接著,我覺察到,我把孩子的行為當成是自己的了!所以一旦他表現得"不好"(即便沒有外人看到),我的「小我」就感到威脅!

我意識到,我必須再放寬心一點。一直以來,不希望孩子「太乖」的人,是我!現在孩子真的頗有主見、也很敢表達!我應該感到欣慰…這代表他在家庭裡,是自由的、安全的、不怕冒險的、可以誠實做自己的。

教養不能是「是非題」。我該做的不是”是”:「放任」他繼續講話沒禮貌;也不是”非”:「控制」他的一言一行要符合社會價值(有禮貌)。

我知道該怎麼做了:表達我的想法和擔心的點,但孩子仍是自由的,他可以為自己做決定。我接受燁在修正的路上,必然會再繼續犯錯很多次,如同我一樣。

如果你也對孩子有擔憂:
他還在喝夜奶還沒睡過夜
他很怕生
他不願分享不懂得給予
他無心課業
他很固執
他沒有任何才藝
我家的手足吵到屋頂快掀了

那麼我們首先要處理的,是自己的心情,而非孩子。
如果孩子犯錯或表現不好,我們會覺得丟臉或腦怒,他人便宜的質疑或否定「你怎麼照顧孩子的?」、「你怎麼教孩子的?」就容易趁虛而入。
洪仲清心理師說得好:「他們給我們傷害,我們給自己虐待」

擺脫這些廉價評論吧!不要聽信「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孩子需要我們的信心和引領,而非擔憂或標籤。

一起練習: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我跟自己說:
「我接受孩子喜歡發號施令的bossy氣質」、
「我接受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節奏」。

也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吧!跟自己說:
「我接受我經常不確定自己的教養是否合宜」
「我接受自己常常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接受自己在養育孩子時經常犯錯」。

#育兒很幸福但現實經常是不如表象這般輕鬆美好
#更像是習藝需要不停練習才會進步而且有很多撞牆期
#不被孩子氣屎的過程就是在修行
#代價是每次突破後的成長都帶來深刻的喜悅
#謝謝自己那麼認真學習怎麼當一個媽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阿德勒正向教養 正念教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nma 的頭像
    punma

    高小露的育兒學堂

    pun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