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76190628_930404947725431_9083710522340412649_n
之前有一次透過對話
燁想出「用跺腳取代揍人」
朋友問我「後來呢?燁有做到嗎?」
嗯~燁成功了好幾次
甚至帶動妹妹
連妹妹現在也學會,用跺腳取代打人
(用跺腳取代打人篇➡️
BUT
在情緒張力大的時候
當然是忍不住啊😅
更精確一點,應該說
「揍人」不知不覺演變成「威脅」了
孩子會說「你再這樣我揍你哦」
話說出口了,但不一定會做
兼持著 #課題分離
我大多時候只是觀察、不處理
就這樣
威脅的語言在家裡持續了好一陣子
後來連翎也學起來了,
兩個彼此互相威脅、越演越烈,
我還是不插手
直到有一次
對於威脅聲,我明顯起了反感的情緒
也意識到
「威脅」幾乎成了孩子們的口頭襌
在生活中也造成更多負向的人際經驗
我決定介入!
在某一次孩子又口出威脅時,
我嚴肅地告知(告戒)孩子們:
「我們家,不、威、脅!所以從現在開始,我會協助你們說到做到。如果我再聽到你們之中有人威脅對方說『我要揍你哦』,我就會過來,協助說話的人,揍下去!」
「如果你們兩個人都想要,你們是可以打架的,我沒問題。我會進房間,等你們打好再出來。你們可以好好打、安心地打,我OK!」
就這樣,只試行了1天
每當動用到我出馬協助孩子「揍」對方時
孩子幾乎都會搖頭、把手縮回去!
在被我堅定地「協助」打下去時
孩子的力道和情緒也降了一半!
再隔天,找個我們彼此心情都好的時刻,
我帶著孩子們理解:
「我發現當我協助你們打下去的時候,你們都會把手縮回去。所以你們是不想打嗎?」
兩個孩子都點頭
「嗯,如果是這樣,你說的這句『我要揍你』,就是氣話。」
「當我們說了我們沒有真心想要去做的事,或是口出威脅,那就叫『氣話』。氣話就是,在生氣的情況下說出口的話。」
我:「例如上次,翎動到你的積木作品
你很生氣,所以說『不要拿!再拿我就揍妳!』
可是在我走過來協助你揍翎時,你卻猶豫了
那就代表,你沒有真的想揍翎,是嗎?」
燁點點頭
我:「所以你嘴巴講出口的是『我揍你哦』,
但其實你想講的是:『不要弄壞我的作品』,對嗎?」
「對!」燁大大的點頭
「生氣的時候講出來的,都是不好聽的話,所以我們才需要在有情緒時先分開、或是去幸福空間調整一下。就像媽咪如果在生氣時沒控制好自己,也會罵你們。可是我明明很愛你們啊,我不想罵你們,所以我在生氣的時候,會選擇先去旁邊調整一下、先不跟你們說話,也需要你們合作,給我一點空間,幫助我不要說出傷你們心的話。」
「下次,
如果你要揍人➡️就直接揍,不用事先告知。
如果在揍下去之前發現了➡️就改成跺腳
如果你沒有真的要揍➡️就不要講。
如果不小心講太快了,那我們就➡️ #承認那是氣話
我們可以練習說:
#對不起,我剛才說的是氣話,我沒有想要傷害你!」
接著,我帶著孩子 #好好說話
以積木的例子,你可以跟翎說:
「我剛才說要揍妳,可是我不是真的想揍妳,我只是希望妳不要弄壞我的作品…妳可以小心一點拿、不要把我的作品弄壞嗎?」
翎:「可以呀!」😉😉
「嗯,燁說的很好喔!那現在你覺得
威脅別人 跟 好好說話
哪一個比較有機會,可以達到你要的目標呢?」
燁,和翎異口同聲地說:「好好說話~~!」❤️
隔幾天,我騎車載著兩個孩子回家
才剛坐上車正準備出發
在身後的燁突然對著翎說:
「妳再說,我揍……
…妳………哦………」
燁的音量突然變小了…
正在注意路況的我
壓根沒發現燁在幹麻?
突然間,燁:「媽咪…對不起!我剛才說氣話了!我不是真的想要揍翎…我是想叫她不要一直說這個!」
我:「哇!很棒耶,你覺察到了!話才剛說出口,就發現自己說的是氣話!也馬上主動道歉,我很配服你的勇氣!那你要不要對著翎說啊?」
「翎~對不起,我剛才說~我要揍妳,可是我沒有真的想揍妳!」燁很誠心的道歉
翎頭往後轉,大方回應:「沒關係~」
燁:「那妳可以不要一直講這個嗎?」
翎:「可以呀!~」
就這樣,翎笑到眼睛都瞇起來了,
燁則是從身後緊緊抱著我嗯嗯啊啊地撒著驕
燁從開口壓迫別人
到自己發現錯誤,也勇敢道歉
翎從被威脅、可能衍生害怕和生氣的感受
到發覺自己能回以寬容,也願意調整行為
兩個孩子都從一句威脅的話
轉變為從中 #看見自己的亮點
看著孩子,在關係裡
努力練習 覺察自己的氣話
願意承認錯誤
並且很有勇氣地彌補錯誤
一邊催著油門的我,在那個當下
著實感到…
非常幸福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nma 的頭像
punma

高小露的育兒學堂

pun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