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不喜歡接近動物或昆蟲
看到的直覺反應就是躲開
這幾年跟著孩子一起慢活
經常停下來觀察花草樹木壁虎蜘蛛螞蟻
漸漸地重拾對世界的驚奇
#好處是現在好像也沒那麼怕蟑螂了😳😳
這個月入住了六福莊,
參觀時有專人導覽,
近距離觀察都市裡不會有機會遇見的動物
暸解每種動物特性的同時
才意識到,之前自己去木柵動物園時,
多是帶著「陪孩子去放電」的心態去的,
我常是走馬看花,不曾有心想認識動物
你知道嗎?
👉原來,長頸鹿不是只有脖子長腳長
牠連舌頭都有45公分那麼長
45公分,那接近是我一整隻手臂的長度了
👉原來,犀牛看起來髒兮兮但牠們很愛乾淨
滾泥土在身上是因為能隔熱和防蟲
牠們不隨地大便,會自主去固定的地方
耳朵可以轉彎180度,聽覺靈敏
看起來很笨重跑起來時速可是高達45km
(人類跑起來也才5~ 20km)
不吃肉的犀牛,卻得天獨厚,身體自帶武器
(說來是福也是禍,牛角也成了人類的目標)
👉原來,老虎雖兇猛,但補捉獵物其實不易
牠們經常要餓3、4天才有機會抓到一隻獵物
👉原來,河馬看似溫馴可愛但著實很兇
牠的嘴巴整個張開,不只能毀了一艘獨木舟
也能直接把鱷魚咬斷一半
在非洲的野外,鱷魚總是主動迴避河馬
因地域性強,河馬更是野生動物裡攻繫人類最多的
#真的是吃素的比吃肉的還兇
河馬的暴燥和強悍,顛覆了我的認知(好啦無知)
物競天擇,河馬會怕什麼動物呢?
一查,維基百科說牠們生存主要的威脅是:
棲息地的減少、及人類偷獵
哇塞!這意思是,河馬沒有天敵啊!
…
上帝給了生物們各自獨特的天性…
和動物相比,人類的脆弱顯而易見,
然而,人類卻成了今日世界樣貌的創作者
這一切都奇妙得令人讚嘆!
發明小兒麻痺疫苗的美國科學家Jonas Salk曾說:
如果所有的昆蟲從地球上消失,
50年內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會滅絕。
如果人類從地球上消失,
50年內所有生命都會茁壯興盛。
我們甚少關注的生態動物植物昆蟲們
和我們一樣,是地球上的一份子,
都理應有公平的權利享用豐富的生態環境
仔細想想,
人類主宰著的一切,一點也不理所當然
一趟源自想帶給孩子特殊動物體驗的出遊
意外因著對動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而多了一份對萬事萬物的敬畏
#真心期勉自己別對湛藍的天空視而不見
這也是育兒帶來的禮物吧🎁
關於動物的介紹
在電視上書本上我們多少都曾看過讀過
但那好像就僅是知識而已
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事不關已
親身體驗帶來體悟,讓我的心中泛起漣漪
若沒有孩子,我們大概一輩子不會去住六福莊
回到日常後,野生動物們又退回那個遙遠的距離
但我似乎有點懂了,
共享地球資源的所有生物和人類們
在某個程度上,是環環相扣的
最近孩子挑繪本閱讀時,都選動物相關的
看來這趟旅程也啟發了孩子對生物的好奇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