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和一個認真實行正向教養的朋友聊天,
她說:「幾天沒看書,我教養又重蹈覆轍了」。
我好理解這種挫敗感,過去的這一週以來,我也犯了好多錯
今早才吼小孩,前幾天也對孩子說了「咎責」的話😢
阿德勒給的是一個全新的觀念:
正向教養給的是「方向」和「做法」。
這種教養方式尚未普及,我們只能在練習中不斷犯錯,
透過犯錯,摸索可以調整的方向。
現代,要「溫和而堅定」是很不容易的。
在家家戶戶都打罵孩子的那個時代,打罵對孩子造成的陰影
然而在打罵的環境下長大的我們,一方面要抵抗自己的慣性
崇建老師說:「做不到沒關係,願意就行了!」
多數的人不願意,是因為:「怕做不到」。
一個抽煙的人一旦承諾要戒煙,
便得面對困難、承受戒煙的痛苦。
如果在過程中耐不住煙癮又抽了煙,便會延伸更多的負面情
覺得自己很糟糕、覺得自己做不到,最後也有可能就放棄了
如果「好的改變」要為自己帶來這麼多的痛苦,不如一開始
在教養上的「重蹈覆轍」也是一樣的概念。
每次看完書,便向自己下定決定要對孩子「同理」、「好奇
下一回落入慣性姿態犯錯時,就會覺得自己很糟糕。
我們需要的是:看見自己的努力、看見自己的勇敢、看見自
忘了在哪一本阿德勒相關的書藉裡,有這樣的一句話:「學
大意是: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向前移動、然後會再退回來。
願意就好了,做不到沒關係!
我們一起討論、一起想辦法:看如何做到?
犯錯後我們可以:覺察、調整、再行動、
再犯錯、再覺察、再調整、再行動…
再犯錯、再覺察、再調整、再行動…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願意就好了,不必完美,也不必一次做到定位。
留言列表

